查看原文
其他

《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2022年重点选题




目  录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核心价值与建构逻辑

欧阳康(1)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脉络与经验启示

 董 慧  胡斓予(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 亮(22)



城市治理数字化专题(主持人:彭 勃)

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动因、内涵与路径

陈水生(33)

数字空间中的社区共同体营造路径——基于城市社区业主微信群的考察

 邵春霞(47)



基层治理研究

“超行政治理”: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逻辑与工作路径

彭 勃  杜 力(59)

加压式减负:基层减负难的一个解释性框架

颜昌武  杨郑媛(76)

社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振兴村”试点的分析

 叶 林  雷俊华(87)

数字竞赛与双重博弈: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

黄六招(102)



社会学研究

“数字”作为“劳动”的前缀:数字劳动研究的理论困境

刘雨婷  文 军(117)



政治学研究

从纠偏束权到集成创新:巡视制度的生成机制与演变逻辑

罗 丹  倪 星(132)

网络空间政治安全的社会共治:逻辑、困境及进路

唐庆鹏(143)



英文摘要                                                                

(156)



文章摘要



1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核心价值与建构逻辑


欧阳康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引用格式

欧阳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核心价值与建构逻辑》,《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其现实的和具体的战略形态而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通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而全面推进的。读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核心价值和建构逻辑,才能更加自觉和有效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集中汇聚了中华民族百年以来的革命性变革和时代性进步,集中展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总体性布局和战略性导向,必将科学引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帮助中国人民有效应对当今世界复杂变局进而创造第二个百年辉煌。文章从“坚守一种初心”“统筹两个大局”“把握三种逻辑”“推进四大创新”等多种视角,在历史与时代、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等多维统一中探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揭示其核心价值和建构逻辑,彰显其比较优势,领会中国共产党作为百年大党创造百年辉煌的思想智慧和实践创新。

【关键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脉络与经验启示

 董 慧 胡斓予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

 董慧、胡斓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脉络与经验启示》,《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摘 要】习近平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重大命题,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开辟和推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道路的新时代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命题,需要将其放置于世界现代化进程和中国共产党历史的宏观视野下考察和审视。鸦片战争的爆发迫使中国被动开启了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让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中国道路的本质规定。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就是带领人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开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在开启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节点,立足唯物史观,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百年探索的历史脉络,全面总结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就和经验,对于进一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保证现代化道路的方向和核心力量,坚定不移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百年奋斗目标;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3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张 亮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格式

张亮:《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中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摘 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引下,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对党的民族理论做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伟大历史成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解决区域不平衡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共同体身份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重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秘诀,以人民为中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主线。这一论断的提出、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人民为中心;民族理论


4

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动因、内涵与路径

陈水生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引用格式

陈水生:《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动因、内涵与路径》,《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摘 要】数字时代呼唤与之相适应的城市治理新形态。技术变革的驱动力、治理生态的不确定性、治理问题的复杂性以及治理需求的多样性共同驱动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要及时回应数字时代需求,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价值,重视制度变革的基石作用,充分发挥技术创新的驱动力,实现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准化、智慧化与高效能。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现,需构建全功能集成、全网络融合、全周期管理、全要素连接的数智治理体系,促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关键词】城市治理;数字时代;数字化;智慧政府;数智治理


5

数字空间中的社区共同体营造路径

——基于城市社区业主微信群的考察

邵春霞

(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引用格式

邵春霞:《数字空间中的社区共同体营造路径——基于城市社区业主微信群的考察》,《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摘 要】社区共同体困境在根本上源于社区参与的内生动力不足。社区共同体包括三个层次,从简单到复杂依次为:以关爱和情感归属为核心的情感共同体、以参与和公共精神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以合作和秩序建构为核心的治理共同体。其中,情感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属于内生型共同体,社区治理共同体属于延展型共同体。邻里互助型数字空间从守望相助、共同生活和邻里狂欢三个方面塑造社区情感共同体,居民议事型数字空间从理性讨论和动员参与两个维度塑造社区利益共同体。现代陌生人社会的情感因素是值得挖掘的治理资源,数字公共空间为凝聚共同体情感提供了可能的平台,也有助于促进实质上的居民参与。

【关键词】城市治理;社区共同体;治理共同体;情感共同体;利益共同体;数字公共空间


6

“超行政治理”: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逻辑与工作路径

彭 勃 杜 力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

彭 勃、杜 力:《“超行政治理”:党建引领的基层治理逻辑》,《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摘 要】当前,行政化治理导致基层社会陷入“行政有效,治理无效”的治理危机,表现为治理碎片化、治理封闭化和治理等级化。需要打破行政科层组织的结构性壁垒,破解行政化治理造成的基层治理困境。执政党通过发挥政党的组织和政治优势,依托政党的政治整合功能和社会整合功能,促进治理与服务的有效融合,在基层治理场域形成了一种强调政党引领的“超行政治理”模式。与政府主导的行政化治理相比较,政党引领下的“超行政治理”以基础性权力为基础,依托政党权威,实现治理效能提升。具体而言,“超行政治理”通过三种治理机制展开运作。第一,运用党建的空间塑造功能推动组织整合,建构基层共治平台;第二,依靠政治引领功能促进价值整合,实现话语转换;第三,通过社会动员功能助推社会建构,再造社区团结。“超行政治理”以其政治整合和社会建构的工作逻辑,在基层治理场域推动了治理主体的跨组织协同、治理价值的共识维护以及治理权威的社会化建构。

【关键词】“超行政治理”;基层党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7

加压式减负:基层减负难的一个解释性框架

颜昌武 杨郑媛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

颜昌武、杨郑媛:《加压式减负:基层减负难的一个解释性框架》,《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摘 要】基层减负是加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对珠三角A镇的实地调研显示:基层减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基层工作人员的减负获得感仍然不强,工作压力有增无减,加班加点仍是常态,无效劳动时间越来越长。“加压式减负”的解释框架有助于理解基层负担“越减越负”的悖论:基层减负难,难在做形式主义减法的同时不断地做实质性职责扩张的加法,加压环境的刚性存在使基层处于一种任务超载而资源匮乏的境地,进而造成基层形式主义应对方式的蔓延。基层减负,不是要减少基层政府的工作量,而是要厘清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边界,优化纵向政府间权责资源配置,完善基层工作激励约束机制,真正使基层更好地把工作重心落到为公众服务上来。

【关键词】基层治理;基层减负;“加压式减负”;形式主义;权责关系


8

社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振兴村”试点的分析

 叶 林 雷俊华

(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引用格式

 叶 林、雷俊华:《社会力量助推乡村振兴的内源性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振兴村”试点的分析》,《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摘 要】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培养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意识,实现农村的内源性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以一个乡村振兴试点村为例,探讨了以退休干部牵头的社会组织,通过社会力量助推乡村内源性发展的策略和路径。研究表明: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融入—培育—助推”的行动逻辑来助推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振兴,具体表现为:社会组织通过融入国家政策体系、地方行政体系和乡村社会体系,引入外源式资源培育农民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和集体行动能力,助推村社实现产业和治理的组织化,推动农村内源性发展。这种发展路径与社会力量不同阶段的助推策略相呼应,且各阶段相互交错,是一个双向非线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力量促进了外来资源引入与内生动力培育的融合,实现了村庄的内源性发展。

【关键词】社会力量;乡村振兴;内源性发展;发展路径


9

数字竞赛与双重博弈: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

黄六招

(博士,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广西大学中国-东盟公共治理研究院研究员


引用格式

黄六招:《数字竞赛与双重博弈: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解释》,《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摘 要】基层政策执行会出现偏差已经成为学界的共识,但是对于此问题的分析机制并不明晰,多数研究均是从单一视角予以阐释。通过深入考察易地搬迁中“拆旧复垦”政策的具体执行过程,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互融合视角入手,讨论“拆旧复垦”政策如何在不同利益主体的互构下发生了转变,为何完美的指标数据与文字背后却发现政策执行陷入模糊或搁置状态。从案例解构结果来看,在发展导向的逻辑下,基层政府通过主动加码寻求搬迁规模最大化以谋求在“数字竞赛”中胜出;在压力型体制的上下博弈中,基层政府采取拼凑应对的模糊执行策略以有效应对自上而下的政绩考核;在不完全信息状态的混合博弈中,政策受众在理性计算之下与基层政府形成了“合谋的沉默”。文章的贡献在于,对基层政策执行偏差的解释没有囿于讨论科层结构的弊端,而是从政策设计本身以及不同利益主体互构的视角出发解读其内在逻辑。

【关键词】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拆旧复垦”;数字竞赛;双重博弈;执行偏差


10

“数字”作为“劳动”的前缀:数字劳动研究的理论困境

刘雨婷 文 军

(华东师范大学与法国里昂高等师范学院联合培养双博士学位项目社会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暨社会发展学院教授)


引用格式

刘雨婷、文 军:《“数字”作为“劳动”的前缀:数字劳动研究的理论困境》,《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摘 要】在数字社会中,劳动是如何变化的?数字劳动理论是在回应数字技术影响劳动本质和形式变化的强烈需求中孕育而生的。以数字信息技术的快速增长为重点,数字劳动的范围已经大大扩展,越来越多的“劳动”活动可以被加上“数字”前缀。在与数字经济共振的过程中,数字劳动逐渐被构建为一种超越“工业劳动”的历史性表征,从而获得了新的价值与使命。数字劳动研究环境的变化激荡了经验发生与理论建构之间的张力,重新反思了研究的概念所指、主要属性和理论视角,凸显了其在就业取向与非就业取向、剥夺取向与赋权取向、解构与再整合之间的多重两难。在亟需数字劳动研究新发展的现实诉求下,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在历史脉络与全球语境中理顺数字劳动被理论化的方式和路径,进而探索和重构突破困境的可能办法。

【关键词】数字劳动;平台劳动;新就业形态;数字经济;平台经济


11

从纠偏束权到集成创新:巡视制度的生成机制与演变逻辑

罗 丹 倪 星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山大学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引用格式

罗 丹、倪 星:《从纠偏束权到集成创新:巡视制度的生成机制与演变逻辑》,《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摘 要】巡视制度是政治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有限理性下的官员谋利、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信息级差、层级传递过程中的权威流失等现象,巡视通过制度联动,发挥了纠偏束权功能。党的十八大以来,巡视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实现了从纠偏束权到集成创新的范式演变,具体表现为从纠偏威慑到组织权威重塑、从单向问责到双向责任约束、从片状覆盖到网状扩散、从正向过程反馈到逆向结果复查等变化。党内巡视制度的变迁不是一种临时性的替代安排,而是传统巡视方式和新型监督关系的交融,其演变是渐进、长期、全面和深刻的。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巡视制度优化了权力监督结构,拓宽了信息渠道,增加了政治信任和政治稳定,在实现巡视与反腐协同联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关键词】巡视制度;纠偏束权;政治监督;权力监督;反腐败;集成创新


12

 网络空间政治安全的社会共治:逻辑、困境及进路

唐庆鹏

(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通大学基地研究员)


引用格式

唐庆鹏:《网络空间政治安全的社会共治:逻辑、困境及进路》,《理论与改革》,2022年第1期。

【摘 要】在网络空间政治安全治理实践中,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共治有其必要性。这既是因应多源复合政治安全威胁的必然要求,也是网络社会政治权利与义务一致性的应有之义;既能够弥补通过单方面国家规制来维护网络空间政治安全的局限性,又有利于提升政治安全的认同基础和治理效能。然而,受社会主体能力、机会、自律、认同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当下中国网络空间社会共治力量具有无序参与活跃与有序治理缺陷并存的特征,社会共治存在结构性失衡。基于此,从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关系的思路出发,提出赋权以激发社会活力、赋责以强化社会担当、赋能以巩固社会防线、赋意以询唤社会自觉的路径规划,为维护网络空间政治安全构建高水平的社会共治体系。

【关键词】网络空间;政治安全;社会共治;结构性失衡


阅读链接

《理论与改革》2021年总目录

《理论与改革》2021年第6期

《理论与改革》2021年第5期

《理论与改革》投稿网址:llgg.cbpt.cnki.net

           微信号 : scdxqks                   

      ● 扫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